渔歌轻飏咨询师养成计划第10课 “防御机制——每个人都拥有自我保护的智慧”
渔歌轻飏咨询师养成计划第10课
“防御机制——每个人都拥有自我保护的智慧”
防御机制的学习,预示着前十次的感受课已到结束之时了。之前去了解人的潜意识、核心人格的养成,再到心理结构、心理冲突、神经症、人格障碍,每一章的感受都不同,有压抑、沉重、暧昧、会心一笑、一点点的修通……再到防御机制时,给我的感受是惊叹。惊叹于人性的心理智慧。我们看似不能理解的一些行为、认为再正常不过的行为、认知、态度,原来都是人为了保护自己减轻痛苦,发明的一堵防御之墙。这些无意形成的无意识过程,也像海绵,大大减轻了人从幻想跌入现实的疼痛感。
当然,这些防御机制中,也根据不同的功能水平有高低级之分。像是否认、曲解和投射等(自恋性)都是精神病性的心理防御机制;而不成熟的有倒退、幻想和内向投射等;神经症性的水平功能稍微高一些,有合理化、抵消和反向形成等;而最好也最成熟的,就是升华、幽默和理智化了。根据功能的高低,其实也决定了一个人的痛苦程度的高低,和他在社会环境及内部体验上的适应是否良好。所以,防御机制既可以是适应性的,也可以是病理性的。周老师将人的防御机制,称作为:“是一个人为了活下来而升华了的智慧。”对于最高级的防御机制“升华”,周老师从举例角度说明——比如,在肛欲期有受损的人,在成年后,将这一部分的创伤升华了,成为了一个很厉害的收藏家,成系列、成历史地在全世界搜集喜欢的东西。我想起了柴静的《看见》里提到的一句话:“痛苦就是痛苦,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。”我会对此有个联想,这个人对创伤后的思考和创作,调动智慧将这个创伤变成他身上一道美丽的风景,是不是就是我们说的高级的防御机制——升华呢?看上去,升华更像是一种接纳创伤,苦中作乐的高级处理方式,已经不仅仅是当时“一个人为了活下来为自己设置的保护了”。虽然也可以称之为保护,但是在保护之外,似乎附加了更多的高级价值,这也像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。由此,我也能领悟为什么说幽默是人最高的防御机制了。因为一个人可以很宽阔大气地接纳自己的全部,才会发展出自嘲:“不巧的很,这就是我啊~”。这种感觉,也是需要很高的心理功能才能做到的。所以,在这些高级防御机制中会出现的“接纳”,其实是缓冲自己跌入现实世界的最直接也最有效,但也最难的方式了。不知道要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才能做到?我对此非常好奇。包括会衍生出许多联想——所谓的理想,是不是其实也是人为了抵抗现实世界的不完美,而产生的一种高级防御机制呢?包括宗教、信仰、人类的文明……因为人无法直面本能欲望,所以经过一代代人的智慧,发明出了与本能几乎完全对立的人类文明。还有艺术、诗歌,又是怎样成为人直觉般地对痛苦的抵抗和防御呢?宗教,是不是人类为了获得秩序感,无法承担秩序以外的混乱、无法掌控的本能,而建立起来对人类的约束,通过忏悔这个方式,能稍微坦诚一点地面对自己内心因欲望而生的罪感呢?这些联想有些大了、宽泛了……也不一定准确,但我想也许是必要的。也希望大家能从我的联想里找到不准确的地方,可以发展出自己的联想,并在实际生活中去求证它。
这样联想了升华之后,再回过头去看稍微低级一些的防御机制。周老师着重去讲解的,就是投射和投射性认同。它们是配对的关系,并且是我们在咨询中几乎一定会遇到的状况。投射性认同是在投射的基础上产生,但并不是所有投射都会产生投射性认同。投射的过程,有点像A说了一句话之后,B在脑海中联想了一大堆的1、2、3、4……,这些联想就是B的投射。而投射性认同,则像是在B投射后,会有一些对待A的表现,之后A能感觉到B的态度表现,并且会对此作出反应,这个反应就是A的投射性认同。比如,A自己是个内心有攻击性的人,但是他的攻击性被自己压抑掉了。看到了B,他会倾向于觉得B也是个有攻击性的人并且在攻击他。这时,A的投射就产生了。并且,A会对此作出反应,也会表现出一些反应,比如攻击B,或者变相被动地攻击,或者对B产生拒绝和排斥,这时B感受到了A的态度,并且A作出了某些回应,比如也出现了拒绝A的行为,或者真的攻击A,那么B就也产生了投射性认同。这样解释起来,有点拗口,但回头看,感觉很多人际关系中,投射和投射性认同无处不在。比如网络上的点赞和评论,就是典型的投射。在这个过程中,其实投射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,并且那个链接的紧密性,很可能旁人理解不了。但很多时候,投射与投射认同会给人际交往带来很多麻烦和困扰。咨询中常见的是,边缘性人格的人,经常会出现一些原始投射,因为创伤发生在生命的更早期,所以,更接近于一个幻想的世界,我们就会发现,那些原始投射怎么会那么幼稚—接近于婴儿化的投射内容。而功能更高一些的,则会有不那么原始的投射,会带有些许的逻辑和成熟。无论怎样的投射,一个人能够分清楚主体和客体,并且能快速地回归主体感受是很重要的。最快最有效的就是个人成长了,它是在个人成长的咨访关系中,帮助一个人迅速把自己从另一段关系中摘出来。所以,对于咨询师来说,个人成长非常有必要。
之后我们又学习了否认、压抑、反向形成等。比如否认,在汶川大地震面前无法接受亲人离世,车祸中丧生的家人却认为他们还会回来。再比如压抑,是神经症性水平的防御机制,孩子把对父母的愤怒压抑下来,却以变形的形式进行了无意识的还击,等等。在此我不一一赘述,详细可以看教材中更深刻的解释。通过案例形式,我们分析了来访者的种种防御机制,一般来说,一个人身上的防御机制不可能只有一种,但在咨询中,我们要摸准来访最常用的无意识防御机制,并分析其背后形成的过程。课程的最后,跟着对前十次课做了一个总结,并且去找到自己最有感受的部分(前十次课的感受性很重要)。每个人最有感受的地方,似乎都不一样。我想,这就是周老师期望我们能在各自的人格基础上,发展出自己的感受和风格的原因吧。
防御机制真的是很有意思的部分,因为它本来就是人性智慧的结晶。人从脆弱的婴儿形式降生现实世界,需要怎样的过程去不断适应呢?那个过程从头看的话,既艰难,又有趣。我想起之前看国外TED演讲说到的一句话:“赞美那些令人心碎的力量,赞美那些光荣的残缺,正是这些,让我们熠熠生辉。”